# 二、音乐的样子
机架通道:不同的乐器,不同的音色
钢琴卷帘(钢琴窗):特殊的记谱方式
在机架通道中加入乐器和调节节奏快慢
- 不管是任何一首音乐,也不管这个音乐里用到了多少乐器,无非就是这些乐器在演奏其各自的时值和音高
- 书上音乐的四个要素:时值、音高、响度、音色
- 时值和音高是音乐的两个维度,而响度和音色只是音乐的两个参数
为什么用钢琴窗,而不是简谱 / 六线谱创作音乐?
二维平面图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是最直观的
# 三、节奏
音高维度怎么排列才好听,节奏怎么安排才有律动,首先研究节奏,处理节奏时,抛掉音高。
时值就是节奏,太阳东升西落、四季更替、王朝更替,都是节奏,需要反复才能形成节奏。
找到反复节点,可能是四小节一反复、两拍一反复,只要有反复节点的都是节奏
音乐不是由很多句旋律构成的,而是由一个基本的动机展开所形成的,动机可以是一个节奏
- 3,节奏 P2 - 10:06 音乐由一个基本的动机展开形成
- 随便打一个节奏,然后赋予这个节奏不同的音高
- 如果一句一句地写旋律,那么写出来的不是音乐,而是流水账
- 这种旋律的节奏又叫做模板,后面所有的旋律都脱胎于前边的这个节奏模板
音乐为什么要写的这么有规律?
- 工作节奏、睡觉节奏、人的性格节奏,相信自己已经处在某个节奏规律中了
- 时间以刻度,用规律描述和解释世界
- 音乐是人本位的,人习惯于规律,受不了没有规律
- 音乐是围绕规律展开的,节奏是钢琴窗上的横纵维度规律,音高是钢琴窗上的纵向维度规律
# 四、音高
人能识别的音域范围:20Hz——20000Hz
Hz 这个计量单位精度太高,例如 20Hz 和 21Hz,人耳分辨不出来,需要用新的单位,例如度。
两个音符之间的音高差异叫做音程,音乐中最小的音程距离叫做小二度,相当于米尺的刻度线;更大的刻度 —— 十二平均律,十二个小刻度合起来做一个更大的刻度;小刻度和大刻度形成一个规律体,叫做十二平均律
写作文没必要写所有的汉字,写一首音乐不可能把所有小二度上的音符都写出来。
自然调式 7 个音符就是音乐中的一个主题,作文中叫主题,音乐中叫调式;调式规定了这种音阶里一共可以用到哪几个音符,书上说是把若干音符按照一定的关系排列
Do Re Mi Fa So La Si(1234567)这种调式叫做自然音阶;还有五声音阶,例如沧海一声笑中用到的音阶。
一种调式等于一种语言,知道了它的构成相当于只知道汉语的基本笔画,和驾驭这种语言还差很远
# 五、旋律
音乐的旋律和作文一样,每一段旋律好比一段路程,对于一段路程来说,最重要的是三个点:
- 从哪开始 —— 起始音
- 要去到哪 —— 延留音(时值长)
- 怎么去 —— 经过音
节奏模板提供了横向上的维度;
节奏模板 + 起始音 + 延留音的模板,填入经过音,即填空题
# 六、和弦
第 5 节学习了填空,这里学习造句,造句不自由发挥,依照参考和弦。
音乐的两大分支,节奏与音高,和弦就是音高这一分支上的绝对核心的内容,同时弹响 3 个或者 3 个以上的音符。
# 基础和弦 —— 三和弦
最常见的三和弦为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,最低的音为根音
大三和弦和三小和弦,只保留在自然音阶里面的和弦
# 稳定音和流动音
6, 和弦 P5 - 09:21 稳定音和流动音
短时值的音叫流动音(装饰音),填认为好听的音,像水流一样,使旋律更加流畅
长时值的音叫稳定音,必须写当前和弦的构成音
# 和弦框架、和弦先行模板化作曲法
6, 和弦 P5 - 13:04 和弦框架
和弦先后弹响的顺序叫和弦框架(和弦套路)
和弦相当于渠道,旋律相当于水流
在和弦框架的基础上,再在那首歌旋律的节奏模块的之上写出来的,这种作曲方式叫做和弦先行模板化作曲法,是一种规范
钢琴和吉他都是和声乐器,弹歌相当于在钢琴窗上做和弦先行模板化作曲法的练习
音乐里的唐诗三百首 <-> 各个和弦进行旋律模板
# 七、主节奏
主旋律音乐,旋律放在主 C 位置上,但是综合观感最重要
音乐主要写情绪,没法写具体的,情绪共鸣来源于综合观感
综合观感主要取决于主基调(大的情绪指向),由和弦的节奏所决定的,和弦的节奏型叫做主节奏型。
主基调:婉转的主基调(慢歌的感觉,冷色调)、律动活泼欢快的主基调(快歌的感觉,暖色调),不是真实的快感,只是感官上的快和慢
# 八、暖色调
节奏导向的暖色调律动
“对比”:
秒针一秒钟动一下,每个节奏点的强度也一样,给人感觉比较平,有起伏才有情绪。
三个对比方向:
8,, 暖色调 P7 - 04:19 节奏点强弱
- 节奏点的强弱(强弱也是节奏的一部分,例如强弱强弱,强强弱强强弱)
8,, 暖色调 P7 - 06:46 长短高低多少
- 长短、高低、多少
8,, 暖色调 P7 - 08:42 和弦节奏型的形式
- 柱式和弦:同时弹响
- 分解和弦:构成和弦的几个音依次弹响,是一个整体
- 半柱式和弦:既有分解部分,也有柱式部分
8,, 暖色调 P7 - 12:42 展开
- 展开(拆分)
# 九、AI 人工智能与音乐
具象、抽象:没有总结出的部分越大,越是抽象
情绪不是客观存在,是主观上感受出来的
音乐:音高和节奏两个维度,音乐是感受世界万物的开关,本身没有情绪;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对应不同的情绪,利用乐理写程序;人写的和机械写的,对于听众来说没有区别
程序做具象事件,抽象事件智能做有规律的那个部分,无法突破、无法创新吗?
- Ai 可以进行自主学习
- 先有音乐,乐理对已有音乐进行总结
- 创新就是某个人去实验各种音高和节奏的排列方式,不断试错
- Ai 就可以进行试错创新,然后人进行打分,不断学习
没有自主意识就是工具,工具就是人类主体的延申,车是腿的延申、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眼的延申、电子计算机是脑力的延申
自主意识:马 -> 汽车,从一种东西到一种完全不存在的东西,天马行空,而不是在马的基础上进行改善、升级
短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预测,长期的人生规划就跟着热爱走,规划和极化跟不上变化
# 十、冷色调与旋律线
# 节奏导向和旋律导向
10, 冷色调与线条 P9 - 00:07 节奏导向
- 对比感
10, 冷色调与线条 P9 - 00:30 旋律导向
- 线条感
一条旋律的走向叫做旋律线
# 好听旋律的先决条件:指向性和连接感
1. 指向性
-
10, 冷色调与线条 P9 - 04:57 指向性
-
旋律的三要素: 起始音就是起点,延留音就是终点,经过音把听众从起始音引导到延留音的过程,如下图
- 下图的指向不明确,一会往上一会往下
- 旋律有三种走向:上行、下行、平行(先上再下回来,或者先下再上回来)
- 旋律的两种变化形式:波浪式上行(先往下,再向上)、波浪式下行
- 一个旋律一般不拐弯或者拐一个弯,偶尔拐两三个,拐弯越多,指向越不明确
2. 连接感
-
10, 冷色调与线条 P9 - 11:53 连接感
-
音符挨的越近,连接感越强
-
音乐多数连接感很强,偶尔也跳脱一下
-
先做到情理之中,再做意料之外
# 分解和弦和节奏、旋律导向
10, 冷色调与线条 P9 - 14:42 冷色调 - 分解和弦
-
快歌多用柱式和弦,吉他就是扫弦
-
慢歌多用分解和弦,追求类似于旋律线条状的感觉
-
吉他扫弦,听起来是节奏导向
-
小提琴拉弦,听起来是旋律导向
-
不同的乐器听起来是旋律导向或节奏导向
-
突出了节奏的对比,就势必弱化旋律的线条感
-
突出了旋律的线条感,就不会有太强的对比
# 十一、冷色调的两种冷法
旋律和其他维度都不能太机械化
1. 慢、稀疏、稳扎稳打
2. 快、密集、思绪飞扬
慢是基于主旋律的慢,如下图
快即和弦节奏点大于主节奏型单位时间内的节奏点,如下图
避免机械化,慢的如下所示
# 十二、编曲的底层逻辑
一首歌比较平缓的部分称为主歌,称为 A 段
和主歌段的模板不一样了,称为副歌,叫做 B 段
A 旋律模板
A1 A2(第一遍、第二遍唱这个模板)
B 旋律模板
B1 B2
几段就是反复几个模板
一段式音乐
二段式音乐
多段式模板
听的音乐百分之 99 就是主歌加副歌
反复听会有听觉疲劳(第一遍就疲惫了,后面慢慢积累),但是音乐为什么要反复?
音乐反复:刻画、记住,留下大致的音乐,不反复就是流水账了
规则里打里打破规则都是小突破,无法在问题的产生层面解决问题,只要在乐段这个概念下,就没有办法不反复(先锋音乐);只有升高一个维度,在无所谓乐段,无所谓反复、条条框框下才能大突破
多个乐器一起演奏,即有支线,单一剧情线很容易乏味
不管故事是否精彩,反复一定是最有效的记忆方法
不是好听才记住,而是反复刻画
听音乐三种情况
- 乍一听就非常喜欢,刚好听到一种符合自己心境的音乐,音乐用了一种个人最能接收的情绪基调来表达,即种种巧合在一起达成的
- 一听就非常抵触,直接切歌,不说明这首歌有多么差劲,和听众的年龄、乐理、情绪息息相关,和第一种绝对的喜欢一样,是个人主管偏好喜欢
- 说不上多惊艳,还能听,不能说明这首歌马马虎虎,只能说和当时自己的心境不怎么符合,相当于埋下了一个种子(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然已惘然)
绝对精彩的主旋律,有很大的主观因素,对于作者来说是不可控;唯一可控的是在听众不抵触的情况下让他听完,很难;
主观上因为好听而听完而记住而会唱的歌可遇不可求
可求的只有让他听完,然后潜意识倒灌主观意识,如果不好听,干嘛把他听完,所以是好听的;就像追女孩一样
如何让听众忍者听觉疲劳听完五分钟反复的音乐?
凭借编曲,编曲的核心逻辑就是弱化或避免反复过程中的听觉疲劳
可以听听成都、分分钟需要你、稻香,听听 A1 A2 段有什么不同,听听如何避免听觉疲劳的